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共同成长 > 教师频道 > 正文
刘健:儿童视角下的中班主题式建构游戏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16 11:07:25

——基于《幼儿园型屋建成记》的游戏案例

摘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同时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式和内容。建构游戏,一直深受各年龄段幼儿的喜爱。本次游戏活动基于儿童视角、追随幼儿兴趣,鼓励中班幼儿探索建筑的“回”字型结构,支持幼儿创造性的解决探索过程中的问题,在充分体验游戏快乐的基础上,渗透坚持性、社会交往、分工合作等各项学习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悄然成长、发展。

关键词:建构游戏;儿童视角;学习品质

幼儿园作为幼儿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一直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幼儿园的木屋、滑滑梯都被幼儿用积木的方式“搬运”到了班级的建构区之后,他们又有了更换新主题的想法,对建构“回”字型的B楼跃跃欲试,为即将搭建的建筑取名“回”型屋。

作为教师,在了解幼儿的想法以后,我顺势而为,果断支持幼儿的游戏兴趣,最大程度的支持幼儿进行持续探索。我很好奇,孩子们关于B楼的认知经验具体处于什么水平?会怎么去建构?这个新主题会给幼儿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和新思路?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关注着孩子们的“回”型屋建构探索。

一、关注建构现场,支持幼儿进行持续探索

从兴趣出发到建构主题的完成有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如何缩短既取决于幼儿的坚持,也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从0到1的实践过程是组织游戏的过程,也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通过教师在反思中发的自我提升,促进幼儿在游戏里的品质培养,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所期许的最终成果。

【片段一】从楼梯开始搭建的“回”型屋与实物有点不一样

建构主题确定后,唐唐、小果、乐乐选择了纸砖为主要材料,很快三个人便因为如何上楼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乐乐正在调整楼梯的位置,这时唐唐发现了问题:"怎么上去呢?""从楼梯上去啊。"小果马上回应道。唐唐一边说一边用手在楼梯上模仿走路的样子:"走到这里,他会掉下来的。"小果反应很快:"我的意思是再加高一层。"于是他们一起给楼梯又加了一层,这个时候唐唐又发现门被挡住了。为此,他们又加了一块砖,让楼梯的高度能直接到二楼。小果有点疑惑:"那一楼怎么进去呢?"乐乐告诉他:"可以从后门走,我们再加一个楼梯。B楼后面就有楼梯。"他边说边和唐唐在另一个方向用纸砖一层一层搭起了楼梯。搭完后门,乐乐又继续搭建三楼的楼梯。唐唐想采用和一楼二楼一样的方式继续搭建,但乐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因为空间不足,若和其他楼梯一样顺着下楼行不通。于是,他们给楼梯换了一个方向。搭完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邀请其他同伴来分享搭建成果。唐唐:"小乖,你们快来看,我们的 B 楼搭好了。这里是青青草地,那里是幼儿园的大门。"乐乐故意卖了个关子:"你们猜这个门有什么作用?"不等大家回答,他就得意地自问自答起来:"猜不到吧?这个门是用来抵挡坏人的。如果有坏人进来,这个门就可以挡住他;如果挡不住,我们就从后门下楼躲起来。”伙伴们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但他们也说出了自己的疑惑。豆豆指着大厅的墙面照片说:"你们看,楼顶上没有这种尖尖的形状。"听到豆豆的话,参加建构游戏的小朋友都聚在参照图前,我也认可地点了点头。面对同伴们的疑惑,唐唐、小果和乐乐也有点不确定了,小声嘟嚷着:"这就是我们的B楼啊。"

观察分析:

纵观整个游戏,幼儿非常享受搭建的过程。作为教师,我惊讶于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他们遇到问题时,能主动表达想法,并能在意见不同时相互协商与支持,问题解决、交往协商以及相互合作等品质在过程中尽显,而这种品质是游戏赋予儿童的,更是儿童发展中受益终身、影响未来的的核心所在,尤其是楼梯搭建过程中举一反三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非常难能可贵。游戏中的教师并非无所事事,而要用心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兴趣、行为和需求,同时思考相匹配的针对性支持策略,如提供材料、调动幼儿经验等。只有基于观察的支持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完全听凭感官经验只会造成游戏停滞不前。

【片段二】"回"型屋"坍塌"事故不断

在全面了解"回"型屋的整体结构后,幼儿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唐唐和豆豆配合默契,一个用“T”字型的排列方法搭建,一个有序地搬运材料。在乐乐不小心掉落一块长方形积木撞到了刚搭好的一楼时,唐唐虽有抱怨,但还是认真地调整补救。不幸的是他在转身时不小心把教学楼撞倒了!这次倒塌的面积比较大,为了让一楼更稳定,唐唐和拿材料回来的豆豆一起合作,小心翼翼地微调着距离,终于把教学楼一楼搭好了。唐唐发现一楼两侧楼体长短不一样,当他想调整长度时,又不心将搭好的一楼弄塌了。唐唐感觉很不好意思,不停地和豆豆道歉:"对不起啊,对不起!”豆豆没有在意,两个人还相互鼓励:"这个我们两个人一会儿就能搭起来的!"我在旁边看到了,忍不住给他们的坚持与合作点了个赞。通过认真观察,唐唐发现了梯体两侧长度不一样的原因是积木不对称,所以搭得不对称。他用手指着搭好的中间部分:"从这里开始就不对称了。”唐唐蹲了下来,想给短的那一侧在增加一块积木。这时候豆豆有不同的意见:"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这边大(长)一些。"说着用手推着长的那一侧开始移动。"不,积木是一样大的。”唐唐刚说完,梯体的另一侧"轰"的一声倒塌了。唐唐说:"你把另外一侧挤下去了"。"对不起!"这回是豆豆不好意思了,他走过去开始调整。唐唐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故意的。"

经历四次倒塌事件,豆豆和唐唐对材料的持续探索以及对建构主题的坚持没有中断,而且他们开始关注不对称引发的稳定性问题。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从一楼到二楼,后续的建构过程越来越顺利。

观察分析:在第二次搭建过程中,坍塌事故不断,既有人为因素,也有搭建本身的结构以及材料选择适宜性的问题。坍塌事件发生后,作为观察者的我并没有着急进行介人。其一是当问题发生时,幼儿并没有主动向我求助,仍旧沉浸在出现问题积一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此时介入并不合适;其二,游戏是属于幼儿的,作为观察者,我反而想后退一步,想看看幼儿的表现,观察他们面对出现的问题会作何反应。其实,问题出现往往是幼儿相互成就、培养认知、建立品质的契机,我很庆幸我这次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豆豆与唐唐学会了去思考不对称不稳定的原因,并尝试了新的方法。他们锲而不舍、坚持专注的品质让人动容,即使搭建作品倒塌了多次,他们却从未放弃,而是相互鼓励、相互协作完成了建构。试错,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这次出现的问题将会成为幼儿后续游戏推进的增长点。

【片段三】"回"型屋错位了

上次搭建后,由于时间关系无法及时评价,为此我们保留了幼儿的搭建作品,在搭建后的第二天进行了一次实地评价:"你们在上次搭建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豆豆走到教学楼前,用手比划着向小朋友们解释:"就是两边搭的不一样,一个长条(横着),一个是往上(竖着)搭的。""原来是两个方向不一样。"我马上表扬了善于观察的豆豆。唐唐紧接着陈述:“上次还有个问题,就是一直在倒塌。”“为什么会倒塌呢?”我继续追问。唐唐指着作品:"就是这个上面很多个小长方体,下面搭的每个形状都不一样。"豆豆继续补充:"是因为我们下面都是歪歪扭扭的,不平,所以会倒。"虽然表达不是很流畅,但他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也用自己的方式说出了存在的问题。

在观看小果的搭建成果时,我继续回抛问题:"才过了一天,小果的教学楼为什么会倒呢?"豆豆一边拿着木板一边解释:"我知道,因为这个长木板很容易晃,下面这个地方太细了(接触面太窄),所以容易倒下来。"

观察分析:每一次游戏后的游戏评价是发现问题、调整方法、提升经验的关键。幼儿作为游戏主体,也应是游戏评价的主体。因此,我时常告诉自己,应将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幼儿,因为自己发现的问题才能印象深刻;评价地点最好放在建构现场,因为它能让幼儿更清晰地回忆建构时的场景。作为教师,我被幼儿的语言和智慧所折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揭示了一切现象和背后的原因。豆豆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发现了B 楼空间错位的问题,空间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唐唐通过回顾问题事件,和豆豆一起总结了坍塌的原因,搭建时积木之间的距离与吻合度要时时调整;小果在同伴的帮助下明白了比较重、比较宽的积木适合放在下面。

为帮助幼儿更加明确"回"字型的空间概念,我和幼儿一起走了一遍B楼,引导他们关注楼栋更多的细节,亲身体验B楼的建筑构造,帮助幼儿更为明晰其中的空间关系。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提升对"回"字型建筑的认识,丰富构建稳定相关的技能技巧,我们借助家园小任务的方式,把幼儿遇到的问题与家长探讨,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继续提升幼儿经验。

【片段四】"回"型屋竣工啦!

在第三次搭建之前,幼儿围绕B 楼的搭建任务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游戏计划,即豆豆和唐唐负责左侧;安哥和乐乐负责右侧;小果负责前侧和后侧。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他们决定拆除上次的建筑,重新搭建。基于前几次发现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循环调整,幼儿的经验愈加丰富,此次搭建效率大大提高。在大家的相互配合下,教学楼的雏形很快就搭起来了。乐乐、安哥搭建第二层时,另一侧的唐唐发现了问题:"你怎么和我搭的又不对称了。"原来是两侧教学楼选择了不同大小的积木,但是两个小组都没有停下搭建的速度。

在数楼层的时候孩子们产生了争执,唐唐认为第一层是地下空间,不算一层,所以他们还要搭一层;乐乐则不认可,最终唐唐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又继续开始搭建起来。在下午最后快要完成的时候,唐唐指着教学楼后侧问其他人:"这怎么办?"原来是教学楼之间没有连起来。小果:"要搭一个楼梯将这里和这里连起来。"于是唐唐马上拿来了圆柱体和长方形,准备将教学楼连接起来。安哥看到后也配合唐唐一起搭建。小果指着窗外:"你看,他们是连起来的。"于是唐唐又去看了看参照图和窗外的实物,和小伙伴一起继续搭建。经过不懈努力,大家最终完成了对教学楼"回"字型的初步探索,初步建成的"回"型屋让他们充满了成就感与自豪感。

观察分析:随着持续深人的搭建,幼儿不断发现、尝试、挑战、解决各种问题,建构水平提升显著,垒高、架空、对称、模式等建构技能在游戏中通过探索自然习得;"回"字型结构的不断挖掘使其空间感、方位感大大增强,实现了多项品质能力的飞跃,尤其是观察比较、发现问题的探索素养。游戏中幼儿分工明确,思路清晰,能针对前几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材料,改进搭建方法,使本次搭建非常顺利。教学楼右侧将长木板换为了长方体,教学楼左侧调整了排列方式,都增强了稳定性。但游戏往往是一环扣一环,看似顺利的搭建过程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其一,两侧教学楼使用积木不同,无法满足形状颜色的对称要求;其二,教学楼之间没有完全相互连接起来,这个问题可能将会成为游戏继续推进的重点,但是否调整都需要遵循幼儿的意见,游戏仍将继续。

二、梳理提升经验,站在儿童本位进行多元化的思考

(一)追随兴趣,让游戏回归本心

1.认同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兴趣是支持幼儿全身心完成建构主题的关键。纵观本次游戏活动中的每位幼儿,从游戏开始到游戏结束,从选择材料到合作搭建,都呈现了非常认真、投人、专注的状态。从讨论如何搭建开始,一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本没有偏离游戏的情境。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一直坚持不放弃,相信正是兴趣使然。

2.适时转换角色支持幼儿游戏。当幼儿提出建构想法时,我们是毫无保留的支持者;当幼儿沉浸在游戏过程中时,我们是默默关心的观察者;当幼儿遇到问题困难时,我们是静待花开的陪伴者;当幼儿向我寻求帮助时,我们是主动投人的合作者。教师要让自己的支持不留痕迹,就要基于不同问题情境的现实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认真关注,解读幼儿,适宜等待、巧妙介人。

追随兴趣,就是让幼儿收获游戏的快乐纯粹,获得自主、自由、愉悦的游戏体验,在兴趣的驱使下激发多维建构的能力。

(二)放手幼儿,让游戏素颜出镜

放手幼儿,就是把游戏时间原原本本交给幼儿,把选择的机会给幼儿,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给幼儿。让游戏素颜出镜,就是要还原游戏过程,让游戏不带滤镜呈现最真实的状态,使幼儿获得最切实的发展。本次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建构主题,协商制定游戏计划,合作解决问题,他们在搭建过程中探索、配合、包容、共勉,练就各项品质和能力,尤其是发展了观察、比较、反思等探索性科学素养。

(三)因时而变,让儿童视角永驻

儿童视角,即是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对"回"型结构的探索,让我更加明白了儿童视角的重要性。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支持要因时而变、因事而论、因人而异,多站在儿童的层面去思考,就会有更多的灵感去提供支持。


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发展一览表

核心经验

关键词

过程体现

建构技能习得

垒高、架空、对称、模式等

体现在从无到有的整个搭建过程

多元能力习得

建构本身的能力:空间想象、方位感、结构

自主发现教学楼错位,自主比较参照图与建筑物的不同,理解空间结构等概念

领域融合:社会交往、语言表达,合作互助、计划选择等

体现在搭建全程,为幼儿发展、交往等提供了良好契机,无声中助推幼儿发展

探究素养习得

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

反思、观察比较、持续探索等

1.如何上楼,给楼梯换方向

2.发现教学楼错位,反思游戏中的问题

3.对比参照图,发现教学楼连接问题

学习品质习得

坚持性、专注力、自主性等

1.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多次坍塌但坚持不懈

3.整个过程专注投入,没有脱离游戏

4.自选主题、材料、同伴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站在儿童的视野去思考如何实现幼儿多角度观察,如何帮助幼儿进行多层次探索感知,使其最终初步建成"回"形屋,实现了对"回"型结构的全面理解。但游戏是一个不断深人的过程,幼儿又发现了教学楼之间没有连接合拢、左右两侧因材料不同而导致的不对称等问题。后续我将会继续聆听幼儿的想法,投人一些类似《建筑绘本》的相关材料,帮助幼儿继续丰富建构经验,更好地感受建筑物的规律美、造型美,以"回"型为起点,探索更多的结构。

招生热线86-027-87542922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附属幼儿园


电话:86-027-87559045


园长信箱:hzdy@hust.edu.cn


版权所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