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编《白雪公主》的游戏案例
摘要:大班阶段的幼儿具有一定的思维比较活跃,具备一定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关注支持幼儿通过改编经典剧目《白雪公主》,开展剧目表演游戏。在教师的角色代入、诱导追问、经验回顾、问题回抛等多样化方式的引导下,幼儿开展了对剧目的分组创编、自主协商排练等活动,完美地呈现了新编《白雪公主》剧目的精彩演绎。表演活动有效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充分发展了幼儿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表演游戏、自主创编、游戏性体验
一、追随幼儿需求,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新剧本
传统经典的《白雪公主》剧目虽然好看,但看多了,也厌了。因此,孩子们产生了创编新剧本的想法。追随幼儿内心的需要,教师鼓励并支持幼儿通过讨论、协商、改造等方式创编出《白雪公主》的新剧本。
【片段一】小雨的剧本落选了
孩子们在产生了创编剧本的想法后,自主分成了两个小星和小雨两个小组进行剧本的讨论与创作,完成后介绍各自的剧本。
两组的故事都设定王后为好王后,要和白雪公主做朋友。小星组的故事主要讲述了王后骑上马去找白雪公主做朋友,而小雨的故事讲述了王后和白雪公主本来就是好朋友,但中间出现了一位坏王子毒晕了王后,最后有一位好王子出现救了王后。故事分享后,小观众们纷纷开始谈论自己最喜欢的剧目。橙子比较喜欢小星最后的结局,里面的王后和白雪公主成为了好朋友。苗苗则认为小雨的故事虽然很短,但里面出现的人物比原来多。经过讨论,在投票环节,更多的孩子投给了小星。小雨的剧本落选了。小雨嘟起了嘴巴,低下头不说话。
“小雨,你想放弃吗?”我轻声问她,“还是在争取一下?”听到我暗含鼓励的话语,小雨沉默了一下,抬起头:“争取一下吧。”“那有什么好办法吗?”听了我的提问,已经下决心要争取的小雨马上兴奋起来:“我再改一下”,可小星在旁边突然冒出霸道的一句:“我非要让小雨放弃!”我笑着和小星说:“我们不可以让别人放弃哦!他们也很想表演自己的剧本。”“可以让两个剧本合在一起。”一旁苗苗的提议得到了小星的赞同:“我同意,可以先演我的,再演她的。把我们的合在一起,观众会更喜欢的。”其他不少孩子也认同了苗苗的建议。就这样,两组小演员坐在了一起,开始讨论如何将两个剧合并,并在商定后重新绘制新剧本。苗苗作为导演,对同伴进行了分工。在绘制过程中,孩子们主动承担,两两合作,最终完成了五幕剧本的绘画。
观察分析:孩子在游戏中产生了创编的想法,并自主分为了两组进行创编。经过对两组剧本的投票,小雨因落选而失落。这时我进行了介入指导,一是通过鼓励性提问让小雨产生继续争取的决心;二是通过“有什么好办法”的设问很顺利地引发了幼儿探讨的兴致,并想出了“合并剧本”的主意。作为教师,我关注的是游戏过程中每一位幼儿的感受和表现,其中适时地鼓励与引导,既保护了幼儿创编的积极性,也引导了其它幼儿接纳并尊重同伴的创意与想法。在合并剧本的过程中,孩子不是将两个剧本简单合并,而是试图寻找两个剧本逻辑的内在联系。苗苗迁移了之前的剧情,加入到新剧中,让两个剧本间的逻辑更加合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因此,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不仅惊喜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感动于他们在游戏中对同伴包容接纳的游戏品质,而这种品质是游戏赋予儿童的,更是儿童发展中受益终身的核心品质。
二、支持幼儿选择协商,提升自主性游戏体验
【片段一】发现问题:找不到王后了
第四幕的表演开始了,坏王子喂王后吃下毒糖果后,把王后带出了舞台,来到了离舞台距离很远的后台。让她歪着头睡在两把板凳面对面拼成的床上。可等小矮人在舞台上醒来后,找了一圈都没看到王后。当他们发现王后被带出了舞台,不满地问导演:你们把王后带到离舞台那么远的地方,我们哪能找到她呢?”
【片段二】解决问题:调整位置,增加线索
怎样寻找晕倒的王后呢?导演建议:“你们就找啊找啊,从舞台上下来这里,就找到了。”“我们可以把她抬到那边去。”“王子”指了指舞台。针对王后的位置问题,孩子们聚在一起探讨协商,力求找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最终采纳了王子的建议,尝试调整王后睡觉的位置。于是,导演和王子把床抬到舞台上,倚靠在道具柜旁,然后把王后扶着坐下来、王子把王后的脚轻轻抬到凳子上,导演则拿纸片给王后当枕头。
就在孩子们调整位置的时候,几个道具师也没闲着,他们在教室百宝箱把纸片撕成了碎末装进盘子里端了出来,对演员们说:“这是毒药痕迹,跟着这些痕迹就可以找到王后了。”
有新道具出现,大家都很兴奋。“王后”马上响应:“那我们再演一遍吧!”演公主和小矮人的孩子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就从我们睡着后王子进来的时候开始。”表演开始了王子走进来喂王后吃掉了毒糖果,把王后带到了自己的家。等王后躺下来,王子端着一盘毒粉末,沿着王后走过的路一边走,一边撒,直到撒在王后的身上,然后离开了舞台。
公主醒来后,说道:“怎么这么多糖果呀!王后呢?刚刚还睡在这里呢!”
“怎么这么多粉末,我们顺着它去找王后吧!”小矮人说完,
就一起循着粉末找到了王后。她们还捡起地上的“粉末”放在王后的嘴角,营造出王后吃了糖果的痕迹,“啊,王后,你不要死。”公主和小矮人扑在王后身上痛哭,继续声情并茂地表演着。
观察分析:在游戏中,孩子们遇到了“找不到王后”的问题。但他们能主动思考,并很快协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调整王后睡觉的位置,二是增加毒药粉末线索。我惊喜于孩子们积极思考、协商探索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道具组能主动配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制造毒药粉末,帮助公主找到往后。我感动于他们相互间的默契与配合,也佩服他们大胆创新的做法,如孩子们创造性地利用百宝箱中的纸片、糖果纸等生活材料充当枕头、毒药粉末,这种以物代物的创新思维值得称赞。
三、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提升角色表演性
【片段一】发现问题:分不清王子与侍卫
第二幕的表演开始了,小星饰演的侍卫带着王后找到了白雪公主的城堡,这时的白雪公主正在睡觉,侍卫向小矮人介绍着王后。这时,道具师来到了小星旁边,给了一颗糖果,小星愣了一下,没有接,于是道具师收回了道具,离开了舞台。旁边的白雪公主疑惑道:“你不是王子吗?”“我现在是侍卫,还没到坏王子那一幕。”小星皱着眉头解释。这时,道具师再次来到小星身边,把糖果递给小星:“你不是王子吗?”“我这会是侍卫,还不是坏王子。”小星再次解释。听到这里,道具师只好又退出了舞台。
【片段二】协商讨论:一人如何分饰两角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我有一点困惑,小星要演侍卫又要演坏王
子,作为观众我分不清他现在到底是侍卫还是坏王子”,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小星马上站起来说:“我可以用普通的声音演侍卫,我变成坏王子的时候声音可以变低一点。变得邪恶一些。”导演在旁边让他试试效果:“你说一句来试试。”小星变成跨步,握成拳头。头低下,眼往上抬,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我要把王后带走。”“这真的是一个好办法,用声音的高低来体现不同角色。”我赞赏道。
【片段三】尝试表演:邪恶的坏王子
找到了解决方法,孩子们又开始了排练。这一次,小星扮演的王子轻轻地走到王后身边,轻声叫道:“王后醒醒。”“小星声音大一点,你要演的恶毒一点”,导演纠正道。“哈哈哈”,小星在王后晕过去后握着拳头,仰天大笑起来。“停,停,重新来,这一次小星还是小声了点,不够恶毒。”“还有还有,‘我要把王后给毒晕’这句话你怎么没说?”副导演一边说一边两手不停地捏拳,想给小星做示范。“我觉得这种披风还是认不出来。”小星争辩道。“那就把披风取下来呗,换个红色的披风。”导演建议。说完,小星来到衣架前,选择了一件黑色的披风穿上了,重新上场。在他上场前,导演提醒他加上画外音:“你要说‘我听说这里有个王后,我要把她杀了!’”
观察分析:新编剧目中,侍卫、王子是由小星一人饰演的,但因表演时两个角色缺乏辨识度,使得在彩排过程中多次遇到“分不清小星扮演的是侍卫还是王子”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们无法分清这两个角色?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我觉得对于幼儿来说,一人分饰两角确实是有难度的,那么,我是直接将经验告诉孩子还是将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呢?我决定等一等,以观众的视角把问题回抛给他们。事实证明,幼儿由问题引发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是无穷的!
在分享环节,小星自我反思,并通过模拟尝试找到了通过“压低声音”表演坏王子的方法,彰显了幼儿在游戏中自省能力的发展。在第二次排练中,导演和演员又分别提出了通过“动作表现”、“换上黑色服装”、“增加画外音”等方法来表现坏王子邪恶的形象,通过对角色细节的把握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在这段表演中,孩子解决了分饰两角的问题,表演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启发、相互分享、相互促进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凝聚力也得到了充分彰显。孩子们在排演过程中,收获颇多,既有表演性提升的成就感,更有游戏性体验的愉悦感。
四、反思游戏过程,促进游戏解读能力提升
(一)“玩出一台好戏”源于相信幼儿的潜能
1.放手让孩子“自编自导自演”,尽情享受创造的快乐
孩子之所以对于表演游戏有着无限的乐趣,是因为在游戏中他们能够肆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剧情内容上,他们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抛开原剧的束缚,改变人物的设定与情节的限制,去自主设计新剧情,每一个情节富有创意,充满想象,且充斥着向真向善的童真与纯粹;在剧情设计中,能够采用接龙合作编剧的方式,在游戏分工上,孩子们既是导演,同时也是编剧、道具、演员,在多个角色身份转换中解决场地布局、情节逻辑与表演细节的问题,充分享受着自主自愿、自娱自乐的游戏体验。
2.相信孩子的无限潜能,鼓励孩子在解决问题中获得发展
当游戏出现问题时,孩子总能通过同伴协商、经验迁移、同伴学习等多种
途径想到各种办法来解决。每次的尝试都能给我带来满满的惊喜与感动。而孩子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着多样的发展。
(二)“玩好一台好戏”源于学会多元“对话”
“对话”的本质是“对话精神”,而“对话精神”的核心是基于对孩子全面发展的了解,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平等,对每一位孩子每一个想法的保护与支持、点燃与唤醒。而落实到行动中,教师要学会与孩子共情,想孩子所想,在支持中做到多重角色的智慧转换。当孩子出现原剧看腻时,我是会回抛问题的发问者,激发孩子创编的欲望;当投票失败不开心时,我是一名裁判和倾听者,保护并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创意;当游戏中遇到“一人分饰两角”的状况时,我是一名智慧的幕后推手,作为观众抛出问题,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解决问题。
(三)“玩转一台好戏”源于追随幼儿兴趣
在一次又一次的表演游戏中,孩子的表演意识、表现力、同理心、同伴交往、想象力、创造力、计划性、专注力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提升,我将会一直追随孩子的脚步,与孩子共成长。
不同的游戏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价值,在孩子不断游戏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演员一直在演,观众一直在看,他们的角色都是固定的。在游戏中,我们能够发现观众席的掌声不断,小观众们对表演除了欣赏,还有羡慕。因此下一步我们将与观众展开讨论,了解观众中是否有意愿尝试表演,我们将满足孩子的表演需求,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表演游戏中收获快乐,获得发展。
专家点评(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敏)
故事和游戏是快乐幸福的童年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以故事为基础的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幼儿在表演游戏中表现出来对美的天然性本身就是人的成长性需要的表现。该案例主要体现以下亮点:
一是放手游戏,诠释幼儿表演游戏内在价值。放手不是漫无边际,而是有意识地让幼儿从玩中学,从交往中学,从表现中学。案例中,教师大胆地放手游戏,幼儿自主创编、轮流创编、合作创编、接龙创编等多元化的方式生发的新剧目《白雪公主》,紧接着幼儿自编自导的剧目生动有趣,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了新问题,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没有过多地干涉,而是用问题的方式抛向幼儿,引发幼儿新的思考、新的探索和新的发现。当幼儿个人在问题中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时,孩子们开始了自主协商,倾听同伴的意见,吸纳同伴的游戏经验,由此幼儿游戏水平不断地提升,让表演更加“入戏”,角色更加灵动,让新编的剧目活灵活现地演绎出来了。这就是表演游戏内在价值的具体体现。
二是尊重幼儿,解读幼儿角色表演行为表现。幼儿游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游戏水平,不是教师“告知”和“手把手”教会的,而是在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理解幼儿游戏行为基础上实现的。当幼儿遇到投票失利而沮丧的时候,教师及时地鼓励和支持幼儿的创意,教师没有直接的说需要怎么演,而是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间接地提示幼儿、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将两名幼儿的剧本都能够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在遇到一名幼儿需要扮演多种角色时,教师陪伴在幼儿左右,成为了幼儿的忠实的听众和观众。当幼儿第二次表演过程中,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对表演细节进行提升,逐步地提炼出通过“动作表现、音调变化、表情变化和服装辅助”的策略来塑造不同的角色形象,使得幼儿的表演逐步形成,由“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的跨越。
三是追随幼儿,注重激活幼儿审美创造潜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表演游戏是幼儿审美创造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独特的发展价值。幼儿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大胆尝试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教师不断地激活幼儿的审美想象与创造。幼儿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新的剧目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接纳幼儿的表达方式,聆听幼儿的声音。案例中呈现出:幼儿有着一百种语言,一百种表达方式,一百个创意,教师没有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和眼光去评价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表现与表达,而是鼓励幼儿“向善向美”的表达,进而激发幼儿不断地去想象和创造,陶冶幼儿审美的情趣,进而达到愉快的审美体验,活灵活现地将白雪公主赋予了新的内涵。
原文为2021年湖北省幼儿游戏活动评比获奖案例“新编《白雪公主》”(一等奖)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游戏视频。